|
水調歌頭(呈辛隆興) / 作者:楊炎正 |
杖履覓春色,行遍大江西。
訪花問柳,都自無語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壘,今歲五風十雨,全是太平時。
征轡晚乘月,漁釣夜垂絲。
詩書帥,坐圍玉,塵揮犀。
興方不淺,領袖風月過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調羹消息,金鼎侍公歸。
回首滕王閣,空對落霞飛。
|
|
水調歌頭(呈辛隆興)解釋: 《水調歌頭(呈辛隆興)》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楊炎正。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杖履覓春色,行遍大江西。
拄著拐杖,穿越大江西行,尋找春天的景色。
訪花問柳,都自無語欲成蹊。
拜訪花朵、詢問柳樹,卻無人回應,路途也無法成為一條小徑。
不道七州三壘,今歲五風十雨,全是太平時。
不管世界上的七州三壘(指危難地區),今年的五風十雨(指磨難和困苦),都是太平安寧的時光。
征轡晚乘月,漁釣夜垂絲。
晚上騎著馬,乘著月亮,垂釣漁線。
詩書帥,坐圍玉,塵揮犀。
文學才華出眾,坐在書堆中,拂去塵埃,擺弄玉簪。
興方不淺,領袖風月過花期。
詩人楊炎正的興致非常高漲,領導著風景和月色超過了花期的限制。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調羹消息,金鼎侍公歸。
只是擔心梅花還只是青澀的芽,已經露出了吃梅子的調羹(指春天來臨的跡象),金鼎(指春天)在等待皇帝的歸來。
回首滕王閣,空對落霞飛。
回頭望滕王閣,只見落霞飛舞,空無一人。
這首詩詞《水調歌頭(呈辛隆興)》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太平安寧時光的感慨和對春天的期待。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色的描寫,也有對文學才華和時光流轉的思考。通過對梅花、滕王閣等意象的運用,詩人展示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期待。整首詩詞意境深遠,抒發了詩人對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