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呈趙總領) / 作者:楊炎正 |
買得一航月,醉臥出長安。
平堤千里過盡,楊柳綠陰間。
依約曉鶯啼處,認得南徐風物,客夢恍驚殘。
重到舊游所,如把畫圖看。
英雄事,千古意,一憑闌。
惜今老矣,無復健筆寫江山。
天上人間知己,賴有使星郎宿,照映比塵寰。
準擬五湖去,為乞釣魚竿。
|
|
水調歌頭(呈趙總領)解釋: 《水調歌頭(呈趙總領)》是宋代楊炎正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買得一航月,醉臥出長安。
平堤千里過盡,楊柳綠陰間。
依約曉鶯啼處,認得南徐風物,客夢恍驚殘。
重到舊游所,如把畫圖看。
英雄事,千古意,一憑闌。
惜今老矣,無復健筆寫江山。
天上人間知己,賴有使星郎宿,照映比塵寰。
準擬五湖去,為乞釣魚竿。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游子離鄉的心情和對過去時光的回憶。詩人買下一輪明月,醉臥離開了長安城。他經過了千里平坦的大堤,穿過了楊柳垂綠的陰影之間。在黎明時分,他倚著約定的地方,聽到了南徐的鳥兒啼聲,看到了熟悉的風景,但他感到客居之夢如此短暫而殘缺。重回到曾經游歷過的地方,就像重新欣賞一幅畫卷一樣。英雄事業、千古意義,都只能憑借欄桿回憶。詩人感嘆自己年老,無法再用筆書寫江山的景象。然而,他慶幸在天上人間有知己,有星辰作伴,照亮了塵寰。他打算去五湖地區,只為乞求一根釣魚竿。
賞析:
這首詩以宋代時期常見的水調歌頭形式表達了游子離鄉的情感。詩人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色和回憶,表達了對故鄉和過去時光的思念之情。他通過描述大堤、楊柳和南徐的風物,勾起了讀者對江南地區的美好印象。詩中的主題是離別和懷舊,詩人在離鄉之后,回憶起過去的經歷和人物,感慨歲月的流逝和自己年老無力的現狀。然而,他仍然慶幸有知己相伴,有星辰照耀,給予他一些安慰和溫暖。最后,他表達了對繼續旅行的愿望,盡管只是為了得到一根釣魚竿,這也顯示出他對自由和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情感真摯,描繪細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自己的感慨,深入表現了游子離鄉后內心的復雜情感和對故土的眷戀。這首詩體現了宋代詩人對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敏感觀察力,以及對離別、懷舊和追求自由的主題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