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讀《山海經 / 作者:蘇軾 |
淵明雖中壽,雅志仍丹丘。
遠矣無懷民,超然邈無儔。
奇文出纊息,豈復生死流。
我欲作九原,異世為三游。
|
|
和陶讀《山海經解釋:
詩詞:《和陶讀《山海經》》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淵明雖中壽,雅志仍丹丘。
遠矣無懷民,超然邈無儔。
奇文出纊息,豈復生死流。
我欲作九原,異世為三游。
中文譯文:
盡管淵明年事已高,但他的志向仍然高遠如丹丘。
他遠離塵世,不受世俗之累。
他的奇文才能超越尋常人,不受時間的限制和束縛。
我愿意創作一部關于九原的作品,以異世游歷三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與陶淵明對《山海經》的共同興趣的呼應和交流。《山海經》是一部古代的地理、歷史、神話等方面的著作,包含了豐富的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蘇軾以自己的詩篇回應了陶淵明對《山海經》的閱讀,并表達了自己對于追求卓越、超越世俗的追求。
首兩句描述了陶淵明雖然年紀已經很大,但他仍然懷有崇高的志向,渴望追求卓越,就像丹丘一樣高聳。這里的丹丘寓意高遠和卓越,象征著追求卓越的精神。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陶淵明超脫塵世的境界。他已經超越了塵世的瑣碎和紛擾,不再牽掛于世俗之事,獨立于世外。他的思想超然邈遠,與常人無法比擬。
接下來的兩句贊美了陶淵明的文才和作品。他的文筆奇特,獨具匠心,不受時間的限制,永遠流傳下去。這里的纊息指的是文學作品,表示他的作品不會停息或消失。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于自己的追求。他希望創作一部關于九原的作品,九原是神話中的地方,象征著神秘、遼闊和超越。他希望能夠在異世中游歷三界,超越現實的局限,追求更高的境界和體驗。
整首詩通過對陶淵明的贊美和自身的追求,表達了追求卓越、超越塵世的理念。詩中運用了山海經和神話的意象,展示了詩人對于古代文化和超越現實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對于文學創作的熱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