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閩中四首 / 作者:姜特立 |
飄蓬不歸根,而我還故里。
有食即可安,何必土風美。
豈非俗緣故,墮此膠漆底。
艱關一月程,況復攜老稚。
囊空畏途遠,蓐食常夜起。
人生貴適意,奔走殊未已。
俟有三逕資,吾生恐無幾。
|
|
出閩中四首解釋: 《出閩中四首》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這首詩以自身的親身經歷為背景,表達了對逐漸遠離家鄉和艱難旅途的思考和感慨。
詩中描述了詩人漂泊在外,離開了故鄉,但心中仍然思念著故土。詩人認為只要有食物,就能獲得滿足,不必追求土地的風光之美。然而,他感嘆自己陷入了塵世的瑣事紛擾之中,生活在狹小而拘束的環境里。
詩人抒發了自己在艱難旅途中與老人和孩子為伴的情景。他擔心自己的行囊空空,怕旅途遙遠。夜晚常常夜以繼日地奔波,尋覓食物。詩人認為人生應該追求適意,但他感到自己的奔波還未結束。
詩人期待著獲得一些資助和支持,以便繼續生活下去,但他也擔心自己的生命不會再有多少時日了。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漂泊生活的疲憊之情。他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憑借著對人生的深思熟慮,呈現了一種深沉的詩意。通過描繪自己的遭遇和內心的掙扎,姜特立表達了對逐漸消逝的時光和未知未來的憂慮,以及對自由和適意生活的向往。這首詩既展示了個人的情感體驗,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在時代變遷中的困惑和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