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閩中四首 / 作者:姜特立 |
晚出仙霞嶺,平原豁故關。
石窮千里逕,云失萬重山。
漸喜鄉音似,遙知兒輩歡。
不緣懷里社,倦翼未須還。
|
|
出閩中四首解釋: 《出閩中四首》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晚出仙霞嶺,平原豁故關。
在夕陽的映襯下,我離開了仙霞嶺,穿過寬闊的平原,邁過了廢棄的關隘。
石窮千里逕,云失萬重山。
石頭鋪就的小徑穿越了千里,云霧遮掩了重重山巒。
漸喜鄉音似,遙知兒輩歡。
漸漸地我聽到了故鄉的聲音,遠遠地我知道后代的歡樂。
不緣懷里社,倦翼未須還。
然而,我并沒有回到懷里的社稷(家鄉),疲憊的翅膀還不需要停歇。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離開仙霞嶺,穿越平原和廢棄的關隘,一路上穿過千里的石頭小徑,云霧彌漫的山巒,最終遠離了故鄉。詩人漸漸聽到了故鄉的音樂和后代的歡樂,但他并沒有回到家鄉,他的翅膀還需要繼續疲憊的飛行。
賞析:
這首詩詞以離鄉背井的主題為中心,通過描寫詩人離開仙霞嶺和穿越平原的旅程,展現了一個遠離家鄉的辛酸經歷。詩中的石窮千里逕和云失萬重山的描寫,表達了詩人離鄉的艱辛和遠離故土的孤寂。然而,詩人漸漸聽到了鄉音和后代的歡樂,這反映了他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后代的關懷。最后,詩人表示自己并沒有回到家鄉,疲憊的翅膀還需要繼續飛行,這暗示了他對未來的期許和不屈的精神。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離鄉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后代的關心,同時展示了他堅強不屈的精神。這種離鄉背井的主題在古代詩詞中常見,通過對離鄉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故土的眷戀和對未來的希望,使讀者在感受離愁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種堅韌不拔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