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韓卷院南澗常伯之子 / 作者:姜特立 |
每思南澗一凄然,不見風騷二十年。
子厚猶能記先友,審言且喜有家傳。
蜩螗聲亂無遺響,山水人亡有絕弦。
海內可能無法眼,直須參取祖師禪。
|
|
寄韓卷院南澗常伯之子解釋: 《寄韓卷院南澗常伯之子》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南澗的景色常常讓我心情凄然,已有二十年未曾一見。常伯之子子厚仍能記得過去的友人,欣喜地傳承了他們的言行。蜩螗的聲音亂響不絕,山水中的人們卻已消逝,仿佛琴弦斷絕了音韻。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中,或許很難找到心靈的凈土,只有直接參禪于祖師的智慧之中,才能找到內心的安寧。
詩詞以寫景抒懷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南澗的思念之情。南澗是一個山水秀麗的地方,但詩人已經二十年未曾去過,因此他心情凄然。詩中提到了常伯之子子厚,他能夠記憶并傳承過去友人的言行,這顯示了他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承繼。
詩人通過描繪蜩螗聲亂、山水人亡的景象,表達了世事無常、人事如夢的感慨。蜩螗的聲音喧囂不絕,與山水中的人們的離去形成鮮明對比,似乎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而山水中的人們已經離去,如同斷絕的琴弦不再發聲,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時光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詩指出了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中,人們很難找到心靈的凈土,只有參禪于祖師的智慧中,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安寧。這表達了詩人對禪宗智慧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他對超脫塵世的希望。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南澗的思念和對人世間無常的感慨,展現了他對傳統文化和內心寧靜的追求。通過對自然景色、人事變遷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