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旌節 / 作者:姜特立 |
君恩華我老,旌節到柴門。
我本一書生,乃忝侯伯尊。
憶昔有鼻祖,漁釣干周文。
既已成王業,營丘垂后昆。
功德雖不同,齒貌略可論,相望數千載,但愧非賢孫。
|
|
旌節解釋: 《旌節》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王的恩寵華麗我已經老了,旌旗飄揚到了柴門。我原本只是一個讀書人,卻榮幸地被封為侯伯尊貴。回憶起過去,有著高貴血統的祖先,以漁獵之技而受到周文王的賞識。如今已經成就了王業,代代相傳,子孫后代都能享受到封爵的榮耀。雖然功德各有不同,容貌稍有可論之處,但與祖先相隔數千年,我不禁感到愧對非賢孫的身份。
詩意:
《旌節》表達了詩人姜特立對自己身份的反思和自責。他感慨自己享受了君王的恩寵,被封為侯伯,但卻覺得自己無法與高貴的祖先相提并論,內心產生了強烈的愧疚之情。詩人通過對比自己與祖先的差距,表達了對家族榮耀的珍視和對賢孫的期望。
賞析:
《旌節》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家族和身份的思考。詩人通過對自身與祖先的對比,展示了對尊貴身份的矛盾心理。他感嘆自己的老去,同時又感到榮幸和自卑。詩中所提到的君恩、旌節、侯伯等詞語,都是封爵和榮譽的象征,展現了詩人對家族榮耀的認同和在歷史長河中的自覺位置。
詩人姜特立將自己與祖先相對照,通過對祖先的贊揚和自我貶低,表達了對家族傳統和家族榮耀的敬重。他在詩中表現出對祖先的敬仰和對自身能力的懷疑,以此來強調家族價值觀的傳承和對賢孫的期望。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抒發了詩人對家族身份的矛盾心理和對家族榮耀的珍視,給人一種深思熟慮和內斂的藝術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