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坡八首 / 作者:蘇軾 |
種棗期可剝,種松期可斫。
事在十年外,吾計亦已愨。
十年何足道,千載如風雹。
舊聞李衡奴,此策疑可學。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遺我三寸甘,照座光卓犖。
百栽倘可致,當及春冰渥。
想見竹籬間,青黃垂屋角。
|
|
東坡八首解釋:
《東坡八首》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種棗期可剝,種松期可斫。
事在十年外,吾計亦已愨。
十年何足道,千載如風雹。
舊聞李衡奴,此策疑可學。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遺我三寸甘,照座光卓犖。
百栽倘可致,當及春冰渥。
想見竹籬間,青黃垂屋角。
詩意解讀: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時光流逝的思考和對人生價值的思索。詩中通過種植棗樹和松樹的對比,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蘇軾認為,種植棗樹只需十年就可以享受果實,而種植松樹則需要更長的時間等待。他意味著自己的計劃和理想也需要時間的積累和等待才能實現。
蘇軾在詩中提到,“十年何足道,千載如風雹”,表達了他對時間的看法。他認為十年雖然長,但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間,如同風雹一般短暫。他引用了歷史人物李衡奴的故事,表示對這種策略可能有所啟發,顯示出他對歷史的關注和學習的態度。
詩的后半部分描寫了蘇軾的同事郎同官居的灊岳,他把三寸甘(指一種植物)留給了蘇軾,使得座位上的光彩更加耀眼。這里可能是暗指蘇軾的同事有所成就,而他自己也希望能夠在百種植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春天的冰雪融化后實現自己的理想。
賞析:
蘇軾的《東坡八首》以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對時間和人生的思考。通過種植棗樹和松樹的對比,他展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他提醒人們珍惜時間,不要因為短暫的十年而忽視了千年歷史的長遠。他引用歷史人物的故事,表示對歷史的關注和學習的態度,展現了他對成長和進步的渴望。
詩中的景象描寫簡潔而生動,通過竹籬、青黃、垂屋角等形象描繪,展現了蘇軾內心對自然和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通過對時間、歷史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呈現出一種深邃的哲理和對生命價值的思索,使人們在欣賞之余也能得到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