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鞭謝父老,正坐使君窮”是出自《蘇軾》創作的“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五首”,總共“6”句,當前“舉鞭謝父老,正坐使君窮”是出自第4句。
“舉鞭謝父老,正坐使君窮”解釋: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詩句本身的意思。根據您提供的題目,《舉鞭謝父老,正坐使君窮》這兩句出自蘇軾的五首詩之一。 1. "舉鞭謝父老":這里用“舉鞭”意象,形象地表達蘇軾辭去徐州知府職務時對父老鄉親的告別和感激之情。 2. "正坐使君窮":這句描述的是蘇軾在赴任南京之前的情景。他坐在官位上,象征著他的使命是幫助南京治理困境,即處于貧困或困境之中。 創作背景及感想: 蘇軾在熙寧年間(1068-1077)被任命為徐州知府,期間曾因黃河水患而寫下著名的《黃州快哉亭記》。此次辭官赴任南京,表明他在官場上的沉浮與他的文學成就密不可分。 評價: 這句詩形象地展現了蘇軾在辭官和赴任南京這兩件大事中復雜的情感狀態。一方面他依依不舍父老鄉親,另一方面他又義無反顧地接受新的使命和挑戰。這種情感的張力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使得這句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
查看完整“舉鞭謝父老,正坐使君窮”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舉鞭謝父老,正坐使君窮 的上一句
下一句:舉鞭謝父老,正坐使君窮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