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中書俞侍郎二首 / 作者:洪咨夔 |
器重千鈞鼎,胸涵萬斛舟。
文章歐六一,政事富青州。
偃月知誰在,靈光獨我留。
貂蟬雖未著,不作汗青羞。
|
|
挽中書俞侍郎二首解釋: 《挽中書俞侍郎二首》是洪咨夔所作的兩首詩。下面是對這兩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器重千鈞鼎,
胸涵萬斛舟。
文章歐六一,
政事富青州。
譯文:
珍視千鈞的銅鼎,
心胸容納萬斛的舟。
文章光輝蓋過六朝一統,
政務繁榮富饒的青州。
詩意:
這首詩是洪咨夔對俞侍郎的挽詞。詩人以器重千鈞的銅鼎和胸懷之廣宏來比喻俞侍郎的重要性和才華橫溢。詩人稱頌俞侍郎的文采卓越,比六朝時期的文學成就更加輝煌,同時也贊美了他在政務上的才干和對青州地區的貢獻。
賞析:
這首詩以夸張的修辭手法,通過銅鼎和舟的形象來強調俞侍郎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才能。詩人對俞侍郎的稱頌表達了對他的敬意和贊美,同時也凸顯了他在文學和政務方面的杰出表現。通過這種比喻手法,詩人將俞侍郎與歷史上的文學和政治成就相提并論,彰顯了他的重要地位和卓越才能。
第二首:
偃月知誰在,
靈光獨我留。
貂蟬雖未著,
不作汗青羞。
譯文:
彎彎的月亮知道是誰在,
靈光只留給我一個人。
就算貂蟬尚未穿上衣裳,
也不會讓歷史感到羞愧。
詩意:
這首詩同樣是對俞侍郎的挽詞。詩人以月亮和靈光的形象來比喻俞侍郎的獨特才華和影響力。詩人表示,就算像貂蟬這樣的美人還沒有出現,也不會讓歷史感到羞愧,因為俞侍郎的才華和貢獻已經足夠讓他留下獨特的燦爛光芒。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月亮和靈光的比喻,突出了俞侍郎的獨特才華和影響力。詩人表達了對俞侍郎的崇敬之情,并強調他的才華已經超越了歷史上的美人佳麗。詩中的意象豐富而生動,通過對月亮和靈光的形象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俞侍郎的贊美和敬意,并將他的價值與歷史上的美人相提并論,突出了他的獨特才華和卓越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