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飲酒二十首 / 作者:蘇軾 |
蓋公偶談道,齊相獨識真。
頹然不事事,客至先飲醇。
當時劉項罷,四海瘡痍新。
三杯洗戰國,一斗消強秦。
寂寞千載後,陽公嗣前塵。
醉臥客懷中,言笑徒多勤。
我時閱舊史,獨與三人親。
未暇餐脫粟,苦心學平津。
草書亦何用,醉墨淋衣巾。
一揮三十幅,持去聽坐人。
|
|
和陶飲酒二十首解釋:
《和陶飲酒二十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讓我為您分析一下這首作品。
中文譯文:
蓋公偶談道,齊相獨識真。
頹然不事事,客至先飲醇。
當時劉項罷,四海瘡痍新。
三杯洗戰國,一斗消強秦。
寂寞千載后,陽公嗣前塵。
醉臥客懷中,言笑徒多勤。
我時閱舊史,獨與三人親。
未暇餐脫粟,苦心學平津。
草書亦何用,醉墨淋衣巾。
一揮三十幅,持去聽坐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喝酒的時候所作,表達了他對時事和歷史的看法,并借酒舒懷以自娛。詩中以陶淵明的名字作為題目,暗示了蘇軾有意與陶淵明相比擬,將自己視為豪放灑脫的詩人。
首句"蓋公偶談道,齊相獨識真"表達了蘇軾與陶淵明的情感共鳴,認為他們在詩歌和人生境界上有相通之處。
接下來的幾句"頹然不事事,客至先飲醇"描繪了蘇軾自我放逐的狀態,不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享受酒宴。他認為客人來訪時,他會先喝醉,因為他對于瑣碎的世事已經失去了興趣。
接下來的幾句"當時劉項罷,四海瘡痍新。三杯洗戰國,一斗消強秦"表達了對戰亂時期的思考。蘇軾認為在劉備和項羽的戰爭結束后,整個國家陷入了混亂,需要通過痛飲來洗刷戰亂帶來的痛苦。他提到的三杯酒洗刷戰國時期的紛爭,一斗酒消強秦的意思是通過酒的力量來消解秦朝的強權統治。
"寂寞千載后,陽公嗣前塵"表達了蘇軾對于歷史的思索。他感嘆自己生活在遙遠的時代里,追憶過去的輝煌。
"醉臥客懷中,言笑徒多勤"表現了蘇軾酒后的豪情和快樂,他與客人們一起暢談笑語。
"我時閱舊史,獨與三人親"說明蘇軾獨自閱讀歷史書籍,與過去的歷史人物有一種親近感。
"未暇餐脫粟,苦心學平津"表達了蘇軾對于學問的執著追求,他忙于學習而無暇顧及日常生活。
"草書亦何用,醉墨淋衣巾"表現了蘇軾對于書法的不重視,他認為草書的技巧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酒后亂涂墨汁,將衣巾染滿。
"一揮三十幅,持去聽坐人"指的是蘇軾在酒后揮毫寫下了三十幅詩畫,希望能夠與來訪的客人們一起分享。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對歷史的思考。他通過飲酒來放松心情,表達對時事和歷史的看法,以及對學問和藝術的追求。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個人的情感和思考,又折射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