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謹和老人春行 / 作者:洪咨夔 |
抗疏明時效伏伽,一歸七度試春紗。
柔風綠遍庭前草,細雨紅催陌上花。
惠遠買來猶濁酒,趙州吃去只粗茶。
回頭恰恰鶯啼處,黃四娘今尚有家。
|
|
謹和老人春行解釋: 《謹和老人春行》是宋代洪咨夔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謹和老人春行》
抗疏明時效伏伽,
一歸七度試春紗。
柔風綠遍庭前草,
細雨紅催陌上花。
惠遠買來猶濁酒,
趙州吃去只粗茶。
回頭恰恰鶯啼處,
黃四娘今尚有家。
譯文:
謹和老人春天出行,
抗疏明時效伏伽。
一年歸來已七度,
試穿新織的春紗。
溫柔的春風綠遍院中的草地,
輕細的春雨催開了街上的花朵。
惠遠買回的酒仍然渾濁不清,
趙州喝下去只是粗茶。
回頭時,正好聽到鶯鳥的啼鳴,
黃四娘如今仍然有個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老人春天外出的場景。老人經歷了七個春天的歸來,每次春天回來都會試穿新織的春紗,感受春天的氣息。詩中寫到春風柔和,綠草如茵,細雨滋潤街上的花朵,將春天的景色生動地展現出來。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老人的境況。他買回的酒依然渾濁不清,而且在趙州這個地方,即使喝酒也只能喝粗茶。這種對酒的描述,可以理解為老人所得的回報并不豐厚,生活并不富裕。
然而,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一種希望和溫暖。當老人回頭時,恰好聽到鶯鳥在啼鳴,這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和新的希望。而黃四娘這個人物,雖然沒有具體描述,但她的存在說明了即使在老人衰老的歲月中,仍然有人關心和陪伴他。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老人春天外出的景象,同時暗示了老人生活的艱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兩句則傳遞了一種溫暖和希望,表達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和互相關懷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