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憫農 / 作者:洪咨夔 |
麥黃蠶登簇,秧青雨催耕。
農家竭作詩,無工搏蚊虱。
短杠雁鶩進,修繂螻蚊行。
謨蓋溪壑滿,名言輿梁成。
|
|
憫農解釋: 《憫農》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洪咨夔。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麥黃蠶登簇,秧青雨催耕。
農家竭作詩,無工搏蚊虱。
短杠雁鶩進,修繂螻蚊行。
謨蓋溪壑滿,名言輿梁成。
譯文:
麥田金黃,蠶兒爬滿桑樹枝。
稻苗嫩綠,雨水催促農人耕種。
農家人辛勤勞作,只得抒發情思寫詩,
沒有工匠去打擾蚊虱。
短短的竹杠上,雁鶩飛進來,
修整的螻蚊在行進。
謨謨蓋滿了溪壑,名言成就了乘輿梁車。
詩意:
《憫農》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農民辛勤勞作的同情和贊美之情。詩中描繪了農田金黃的麥田和嫩綠的稻苗,展現了農民的辛勤耕作和農田的豐收景象。作者以農家人的視角,表達了他們的勞作不易,他們不僅要面對各種辛苦勞累,還要忍受蚊虱的侵擾。盡管如此,農家人依然竭盡所能地努力工作,并用詩歌表達內心的情感。詩中還描繪了雁鶩飛來、螻蚊行進的景象,生動地展示了農田中的生態環境。最后,詩人通過謙虛的語氣,以溪壑為喻,表達了農民的智慧和名言成就的乘輿梁車。
賞析:
《憫農》以簡短的語句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和敬意,展現了農民辛勤勞作的艱辛和智慧。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貼切,通過對田園生活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農民的世界,感受到了他們的苦辣與喜悅。作者運用了對比手法,將麥黃與秧青、短杠與修繂、蚊虱與雁鶩等作對比,使詩歌更加生動有趣。最后兩句運用了謙虛的比喻,將農民的智慧和成就與溪壑、乘輿梁車相聯系,表達了對農民的贊美與敬佩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之情和對農民的崇敬之意,詩中蘊含了對勞動者的贊美和對豐收的期盼。通過描繪田園生活中細小而普遍的場景,作者呈現了農民的艱辛與智慧,喚起了讀者對農民的關注和尊重。《憫農》以其真摯的感情和扎實的描寫,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農民詩歌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