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禽語 / 作者:洪咨夔 |
脫卻布褲博米歸,崗泥滑滑行苦遲。
打麥作餉知何時,阿婆餅焦涎滿頤。
更愿春蠶一百箔,賣新得價絲貴樂。
葫蘆沽酒和家酌,免教灶婦嘲姑惡。
|
|
禽語解釋: 《禽語》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脫卻布褲博米歸,
崗泥滑滑行苦遲。
打麥作餉知何時,
阿婆餅焦涎滿頤。
更愿春蠶一百箔,
賣新得價絲貴樂。
葫蘆沽酒和家酌,
免教灶婦嘲姑惡。
中文譯文:
脫下粗布褲子,收獲了稻谷歸家,
山坡上的泥巴滑溜溜,行走艱難遲緩。
打麥作為生活的謀生手段,不知何時才能完成,
老奶奶做的餅干烤焦了,口水滿溢頤口。
更希望春天的蠶可以吐出一百張絲綢,
賣出新鮮的絲綢可以獲得高價,帶來幸福和快樂。
拿葫蘆裝酒,在家中自斟自飲,
避免了灶間的婦女嘲笑和誹謗。
詩意和賞析:
《禽語》描繪了宋代農村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和農民的愿望。詩中的主人公脫下布褲,全神貫注地勞作,艱難地行走在滑溜的山坡上,表現了農民辛勤勞作、艱苦生活的形象。
詩中提到的打麥作餉是指打麥收割谷物作為生活的謀生手段,但作者對于何時能夠完成這個任務心存疑慮。阿婆做的餅干烤焦了,反映了農村生活的樸素,但也表達了對美食的渴望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詩中接著提到了春蠶吐絲和絲綢的生產。作者希望春蠶能夠吐出大量的絲綢,這樣就能夠賣出高價,生活會更加幸福和快樂。這里春蠶和絲綢象征著豐收和富裕,傳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最后,詩中描述了在家中享受自己釀制的酒。葫蘆是一種常見的釀酒工具,作者用它來沽酒,并在家中自斟自飲,以避免了灶間婦女的嘲笑和誹謗。這表達了對自由自在、舒適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通過描繪農民的生活瑣事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現了一種樸實、真摯的情感。它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直接表達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對辛勤勞作的感慨,給人以溫暖、親切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