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邛杖次韻 / 作者:洪咨夔 |
槎使攜歸餉老人,高棱疏節屈中伸。
撥開豺虎憑陵氣,攝取蛟龍變化身。
訪洗頭盆還喜健,伴行腳笠未嫌貧。
一般仙骨清如鶴,倚看滄溟解起塵。
|
|
邛杖次韻解釋: 詩詞:《邛杖次韻》
朝代:宋代
作者:洪咨夔
槎使攜歸餉老人,
高棱疏節屈中伸。
撥開豺虎憑陵氣,
攝取蛟龍變化身。
訪洗頭盆還喜健,
伴行腳笠未嫌貧。
一般仙骨清如鶴,
倚看滄溟解起塵。
中文譯文:
槎使攜帶著歸餉的老人,
高高的腰杖有著稀疏的節,彎曲而中間伸展。
揮開豺虎憑借的邪氣,
吸收蛟龍的變幻之身。
探訪洗滌頭盆仍然欣喜健康,
同行者戴著腳笠并不嫌貧窮。
與仙人一樣骨骼清奇如白鶴,
倚靠著眺望浩渺的海洋解脫塵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洪咨夔的作品,在描繪一個老人和他的伴侶旅行的情景。詩中通過對一系列景物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老人的高尚品質和仙骨清奇的形象。
首先,詩中提到了老人手持著槎(一種帶有勾頭的杖),代表著他的旅行身份。老人身杖高挺,節間稀疏,表明他年事已高,但仍然身姿挺拔,彎曲的杖身也暗示了他歷經風雨、屈曲而不折的人生經歷。
接著,詩中提到了豺虎和蛟龍,這些是象征著邪惡和神秘力量的動物。通過“撥開豺虎憑陵氣,攝取蛟龍變化身”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老人具有一種超然物外的能力,能夠排除邪惡勢力的侵擾并吸取神奇的力量。
詩中還提到了洗頭盆,洪咨夔以此來表現老人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和喜悅。同時,同行者雖然身處貧困,卻并不介意,這一點也展現了老人和他的伴侶的淡泊名利和追求精神境界的特質。
最后,詩中以仙人的形象來描繪老人,將他的品質和形象與白鶴相提并論。白鶴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祥瑞和長壽的象征,因此將老人的仙骨與白鶴相比,更加凸顯了他的高尚品質和與世無爭的超然態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老人的高尚品質和與眾不同的形象,通過對自然景物和隱喻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追求健康、追求精神境界和追求超脫塵世的思考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