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中夜起 / 作者:蘇軾 |
微風蕭蕭吹菰蒲,開門看雨月滿湖。
舟人水鳥兩同夢,大魚驚竄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獨形影相嬉娛。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掛柳看懸蛛。
此生忽忽憂患里,清境過眼能須臾。
雞鳴鐘動百鳥散,船頭擊鼓還相呼。
|
|
舟中夜起解釋:
《舟中夜起》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微風蕭蕭吹菰蒲,
開門看雨月滿湖。
舟人水鳥兩同夢,
大魚驚竄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
我獨形影相嬉娛。
暗潮生渚吊寒蚓,
落月掛柳看懸蛛。
此生忽忽憂患里,
清境過眼能須臾。
雞鳴鐘動百鳥散,
船頭擊鼓還相呼。
中文譯文:
微風蕭蕭吹拂菰蒲,
打開門望見雨下滿月湖。
舟人與水鳥同夢境,
大魚受驚奔騰如狐貍。
深夜中人們彼此疏遠,
我獨自歡樂于影子中。
暗潮涌動湖中淺灘,
月落時柳樹上懸著蜘蛛。
此生匆匆在憂慮中度過,
美好的景色轉瞬即逝。
雞鳴鐘聲傳來百鳥四散,
船頭擊鼓回應著彼此呼喚。
詩意和賞析:
《舟中夜起》通過描繪夜晚在船中起身的場景,表達了詩人蘇軾對自然與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詩中的微風吹拂菰蒲、雨下滿月湖,展現了夜晚的寧靜和美麗。舟人與水鳥同夢、大魚驚躍如狐貍,描繪了自然界中生靈的活動和相互作用,同時也暗示了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
詩中的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獨自歡樂于影子中,表達了蘇軾對社會疏離感的抒發。他在這個深夜中,追求獨處的自由和快樂,與自然相伴,不受他人干擾。
詩中的暗潮涌動湖中淺灘、月落時柳樹上懸著蜘蛛,通過景物的描繪,進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神秘和變幻。這些景物的出現,也可以被視為詩人內心情感的投射,增添了詩詞的意境。
最后兩句“此生匆匆在憂慮中度過,美好的景色轉瞬即逝。雞鳴鐘聲傳來百鳥四散,船頭擊鼓回應著彼此呼喚。”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短暫和時光易逝的思考。生命如此短暫,美好的景色和愉悅的時刻轉瞬即逝,而時間的流逝如同雞鳴鐘動,百鳥四散。然而,船頭擊鼓的回應象征著人們之間的呼喚和相互關懷,也表達了蘇軾渴望與他人共同面對生活的情感。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在細膩描繪中抒發了詩人對人生、自然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思考。通過舟中夜起的場景,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社會和人際關系的感受。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意境的構建,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呈現了宋代文人的典型意境和審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