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及甫入峽雜詠·至喜亭 / 作者:洪咨夔 |
巴峽頭邊第一州,竹枝歌裹水東流。
蓋亭老柳今如此,六一先生幾系舟。
|
|
次及甫入峽雜詠·至喜亭解釋: 《次及甫入峽雜詠·至喜亭》是宋代洪咨夔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巴峽頭邊第一州,
竹枝歌裹水東流。
蓋亭老柳今如此,
六一先生幾系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巴峽的景色和其中的一座名為至喜亭的亭子。詩人以自然景觀和歷史人物為素材,表達(dá)了對巴峽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峽谷景色為背景,通過描寫巴峽頭邊的第一州,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第一州"指的是峽谷中的第一個州縣,暗示了巴峽的重要地位。"竹枝歌裹水東流"形象地描繪了巴峽中溪水東流的情景,給人以流動和生機(jī)的感覺。
詩中提到的"蓋亭"是至喜亭的別稱,"老柳"則是亭子旁邊的柳樹。"蓋亭老柳今如此"表達(dá)了亭子和柳樹的歷史悠久,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仍然屹立不倒。這種景象使詩人想起了"六一先生",即南宋著名學(xué)者陸游,他在此地系舟停留。六一先生是陸游的別號,他是一位文學(xué)家、詞人和政治家,與巴峽地區(qū)有一定的淵源。
整首詩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了自然景觀和歷史人物的形象,抒發(fā)了對自然美和歷史人物的敬仰之情。通過描寫巴峽的壯麗景色,詩人表達(dá)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歷史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傳統(tǒng)文化和歷史人物的敬仰。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自然山水的美麗,又融入了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形成了一幅富有意境和情感的畫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