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 / 作者:蘇軾 |
田間決水鳴幽幽,插秧未遍麥已秋。
相攜燒筍苦竹寺,卻下踏藕荷花洲。
船頭斫鮮細縷縷,船尾炊玉香浮浮。
臨風飽食得甘寢,肯使細故胸中留。
君不見壯士憔悴時,饑謀食,渴謀飲,功名有時無罷休。
|
|
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解釋:
《和蔡準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蘇軾與蔡準郎中一同游覽西湖的情景,通過對田間決水、插秧、燒竹筍、踏水荷花等景物的描寫,以及對壯士追求功名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與人生境遇的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田間決水鳴幽幽,
插秧未遍麥已秋。
相攜燒筍苦竹寺,
卻下踏藕荷花洲。
船頭斫鮮細縷縷,
船尾炊玉香浮浮。
臨風飽食得甘寢,
肯使細故胸中留。
君不見壯士憔悴時,
饑謀食,渴謀飲,
功名有時無罷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與蔡準郎中一同游覽西湖的情景,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人生的喜悅。詩的開頭描述了田間決水的聲音,給人一種寧靜幽遠的感覺。接著描寫了插秧的場景,表現了季節的更替和光陰的迅速流逝。此處通過對農田勞作的描寫,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匆忙。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自己與蔡準郎中一同燒筍的情景,表達了友情和共同的歡樂。燒竹筍發出的香氣使人愉悅,而烹飪藕荷花則給人帶來詩意的遐想。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在船上享受美食的場景,船頭斫取魚肉縷縷,船尾炊煮出香氣裊裊的珍饈美味。這些美食的享用使詩人感到滿足和安寧,意味著他能夠從細小的事物中獲得真正的樂趣。
最后幾句詩表達了對壯士追求功名的反思。詩人提醒人們,壯士們在追求功名的過程中常常饑腸轆轆,口渴不已,但功名并非一定能夠永遠滿足人的欲望。這種對功名虛妄性質的思考,與前文描繪的自然景色和舒適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色和描繪人生哲理為主線,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和人生境遇的感悟,以及對功名追求的思考。它展示了蘇軾以其獨特的情感和洞察力,刻畫自然和人類生活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