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 / 作者:蘇軾 |
蜀人文賦楚人辭,堯在崇山舜九疑。
圣主若非真得道,南來萬里亦何為。
|
|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解釋: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在建封寺過夜,清晨登上盡善亭,眺望韶石三首。蜀地的人們以文才自豪,楚地的人們擅長言辭。即使堯帝在崇山之上,舜帝在九疑之間,如果圣主沒有真正修得道,南來萬里也沒有意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于文化和道德價值的思考和反思。他通過描繪自己在建封寺過夜,清晨登上盡善亭,眺望韶石三首的情景,引出了蜀地和楚地兩個地方的人們各自的長處和自豪。然而,蘇軾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一種對于統(tǒng)治者的批判。他認為,即使一個君主地位高高在上,就像傳說中的堯帝和舜帝一樣,如果他沒有真正修得道德和品德上的高尚,那么他的統(tǒng)治就沒有真正的意義。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地方文化的描寫和對統(tǒng)治者的思考,展現(xiàn)了蘇軾獨特的思想和情感。他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蜀地和楚地人們的贊美,展示了各地方的特色和人們的自豪感。然而,蘇軾并不僅僅滿足于對地方文化的歌頌,他用堯帝和舜帝的傳說來映襯當時的統(tǒng)治者,表達了對于統(tǒng)治者道德價值的質(zhì)疑。他認為,一個真正的圣主應該修得道德高尚,而不僅僅是擁有權(quán)力和地位。這種批判性的態(tài)度展示了蘇軾對于社會倫理和道德的關(guān)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當時政治狀況的不滿和思考。整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色、地方文化和對統(tǒng)治者的思考,展現(xiàn)了蘇軾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