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 / 作者:蘇軾 |
嶺海東南月窟西,功成天已錫玄圭。
此方定是神仙宅,禹亦東來隱會稽。
|
|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解釋: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
嶺海東南月窟西,
功成天已錫玄圭。
此方定是神仙宅,
禹亦東來隱會稽。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在建封寺過夜,在清晨登上盡善亭,遠眺韶石的三首詩。他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同時也融入了對歷史和傳說的聯想。
賞析:
詩的開頭“嶺海東南月窟西”通過地理和自然元素的描繪,展示了蘇軾所處的地點,東南的嶺海與西方的月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營造出一種幽靜的氛圍。
接下來的一句“功成天已錫玄圭”表達了蘇軾在這個地方感受到的超凡境界。玄圭是古代君主傳授給功臣的一種禮物,這里用來象征蘇軾在此體悟到的美感和智慧。
第三句“此方定是神仙宅”表達了蘇軾對這個地方的贊美,認為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通過“此方”一詞,蘇軾暗示這個地方與神仙的居所相通。
最后一句“禹亦東來隱會稽”則傳達了蘇軾對歷史和傳說的聯想。禹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治水英雄,會稽則是禹治水的地方。蘇軾通過將禹與會稽聯系起來,暗示自己也像禹一樣,從東方來到這里,隱居于此。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歷史傳說,展示了蘇軾對美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通過運用隱喻和象征手法,使詩詞具有深遠的意境和思想內涵,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