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陽 / 作者:洪咨夔 |
百丈崗頭路,滄涼步夕陽。
石芒輕放屨,草莢緊牽裳。
深紫猴揸熟,疏紅馬蓼荒。
牧兒良得意,吹笛下牛羊。
|
|
夕陽解釋: 《夕陽》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百丈崗頭的小路上,我漫步在滄涼的夕陽中。
石塊輕輕地觸碰著我的鞋,草莢緊緊地系住我的衣裳。
深紫的猴子正在采摘成熟的果實,稀疏的紅色馬蓼荒草叢中。
牧童心滿意足地吹著笛子,帶著牛羊下山。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和牧童生活為題材,表達了夕陽下的寧靜與田園風光。詩人通過描繪百丈崗頭的路、石塊、草莢、果實、馬蓼和牧童吹笛的場景,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與寧靜,以及牧童在自然中的自由快樂。夕陽的滄涼意味著一天的結束,而牧童吹笛下山則象征著安逸與歡樂的生活。
賞析:
《夕陽》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自然風景和牧童的生活場景。詩中的百丈崗頭路、石芒、草莢、猴子、馬蓼等形象描寫具有鮮明的視覺感受,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同時,詩人以牧童吹笛下山為結尾,給人以愉悅和歡樂的感覺,表達了對田園生活和寧靜自然的向往和贊美。
整首詩詞氣氛寧靜而安詳,通過描繪夕陽下的景色和牧童的活動,展現了自然的和諧和人與自然的融洽。詩人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生活的向往,詩意深遠而美好。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和牧童生活的刻畫,傳遞了一種寧靜、愉悅和幸福的情感,使讀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