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仙歌 / 作者:趙鼎 |
空山雨過,月色浮新釀。
把盞無人共心賞。
漫悲吟、獨自捻斷霜須,還就寢、秋入孤衾漸爽。
可憐窗外竹,不怕西風,一夜瀟瀟弄疏響。
奈此九回腸,萬斛清愁,人何處、邈如天樣。
縱隴水、秦云阻歸音,便不許時閑,夢中尋訪。
|
|
洞仙歌解釋: 《洞仙歌》是宋代趙鼎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空山雨過,月色浮新釀。
把盞無人共心賞。
漫悲吟、獨自捻斷霜須,
還就寢、秋入孤衾漸爽。
可憐窗外竹,不怕西風,
一夜瀟瀟弄疏響。
奈此九回腸,萬斛清愁,
人何處、邈如天樣。
縱隴水、秦云阻歸音,
便不許時閑,夢中尋訪。
詩意:
《洞仙歌》描繪了一個寂寥孤獨的境界,詩人在空山雨過、月色浮現的夜晚,獨自舉杯品味美景。他悲傷地吟唱著,對著鏡中撥弄著白發,然后安然入睡,秋天漸漸進入孤獨的被子中。窗外的竹子可憐,卻無懼西風,整夜發出淅淅瀝瀝的聲音。然而,這種寂寥的情感卻在詩人心中激起了無盡的憂愁,猶如千斤重的憂愁,人在何處,仿佛遙遠如天空。即使長江水,秦嶺云阻擋了回音的傳遞,也不能使時光閑適,只能在夢中尋覓。
賞析:
《洞仙歌》以深沉的情感和寥寥數語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憂愁。詩中的空山雨過、月色浮新釀,以及窗外的竹子與西風的交響,都描繪出一幅寂靜而凄美的畫面。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獨自舉杯賞月,吟唱著悲傷的歌謠,表達出內心深處的憂愁和無奈。他對著鏡中的白發,捻斷霜須,體現了歲月的流逝和個人的沉思。詩中的“奈此九回腸,萬斛清愁”一句,形容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憂愁,以及那種無法言說的情感。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困惑,展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