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一首 / 作者:王禹偁 |
盡怪吳蘇地,瓊花冷不銷。
時賢臨水國,天氣似中朝。
密逐江云墮,輕隨海吹飄。
影沉松塢亂,片響葦蓬焦。
粉拂龍頭舫,繒鋪雁齒橋。
煮茶收歲計,宜稻采民謠。
拔筍芽先出,欺梅蕊自凋。
誰言未盈尺,猶稱不封條。
郡守齊黃霸,明君邁帝堯。
縣官惜歌詠,翻恐笑漁樵。
|
|
詩一首解釋: 這是一首宋代王禹偁的詩詞《詩一首》。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一首
盡怪吳蘇地,瓊花冷不銷。
時賢臨水國,天氣似中朝。
密逐江云墮,輕隨海吹飄。
影沉松塢亂,片響葦蓬焦。
粉拂龍頭舫,繒鋪雁齒橋。
煮茶收歲計,宜稻采民謠。
拔筍芽先出,欺梅蕊自凋。
誰言未盈尺,猶稱不封條。
郡守齊黃霸,明君邁帝堯。
縣官惜歌詠,翻恐笑漁樵。
譯文:
寫一首詩
盡稱奇異的是吳蘇地,瓊花冷冷地不融化。
時賢臨臨水之國,天氣宛如中朝時期。
密密地追隨著江邊的云落下,輕輕地隨著海風飄蕩。
影子沉沒在松樹的崗位中,片片聲音落在葦蓬上燒焦。
粉末拂過龍頭船上,錦緞鋪在雁齒橋上。
煮茶計算歲月,宜于稻谷采摘民間歌謠。
竹筍抽出新芽先行,欺騙梅花花蕊自行凋謝。
有誰說還未達到一尺的尺寸,依然稱不上封條的水平。
郡守齊黃霸,明君超越帝堯。
縣官珍惜歌詠之才,反而擔心笑話漁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情感為主題,通過對吳蘇地的怪異景觀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美和時代風貌的感悟。
詩中描繪了吳蘇地的瓊花不融化的景象,給人一種冷冷清清的感覺。詩人將時賢臨臨水之國與中朝時期的天氣相比較,暗示著當時社會的安定和繁榮。
接下來的幾句描寫了江云的墮落和海風的輕飄,展示了自然景觀的壯美和變幻。影子沉沒在松塢中,葦蓬被燒焦的畫面給人一種深沉和獨特的感受。
詩中還有對民間生活的描寫,如煮茶、稻谷采摘和民間歌謠,展示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和詩人對民間文化的珍視。
最后幾句通過對郡守、明君和縣官的描述,表達了詩人對有才華的人們的敬佩,同時又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擔憂和憂慮。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精細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社會和人情的交織,體現了王禹偁對于時代和人性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