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 / 作者:王禹偁 |
明可監秋毫,供吟屬我曹。
隔年方得見,終夕敢辭勞。
冷向天心白,清臨露掌高。
霖臺相照處,寒色滿藍袍。
|
|
中秋月解釋: 《中秋月》是一首宋代王禹偁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明亮的秋月,可以用來監視秋毫,供我和我的同伴吟詠。經過一年的等待,終于可以見到它,我愿意為此付出辛勤努力。冷月照耀著天空,清澈地映照在露水上。在霖臺上相互照耀,寒意彌漫在藍色的袍子上。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中秋時節的明亮月光,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努力的執著。詩人將明亮的秋月比喻為監視秋毫,顯示了他對細節的關注和對完美的追求。詩人經過一年的等待,終于可以見到這明亮的秋月,表達了他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努力的堅持。詩中的冷月和清澈的露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示了詩人對細膩和純凈之美的追求。霖臺相互照耀,寒意彌漫在藍色的袍子上,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同時也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
這首詩詞通過對中秋月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努力的執著,同時通過對冷月和清澈露水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細膩和純凈之美的追求。整首詩詞意境清新,情感深沉,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