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雜詩十一首 / 作者:蘇軾 |
南榮晚聞道,未肯化庚桑。
陶頑鑄強獷,枉費塵與糠。
越子古成之,韓生教休糧。
參同得靈鑰,九鎖啟伯陽。
鵝城見諸孫,貧苦我為傷。
空余焦先室,不傳元化方。
遺像似李白,一奠臨江觴。
|
|
和陶雜詩十一首解釋:
中文譯文:
南方繁榮晚聽聞,還不愿化天年。陶頑強獷鑄自己,白費了許多勞力。越國人從遠古就成為這樣的,韓生教人們不再種糧食。我獲得了靈魂之鑰,解開了九重枷鎖,進入了伯陽之門。在鵝城,看到了諸葛孔明的后代,看到他們生活貧苦,我為他們感到傷心。白云先生留下的智慧,不再傳承于現在,化為了虛無。我在江邊給李白敬了一杯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給他的朋友陶淵明的一首詩,表達了對陶淵明風格和人物的贊嘆之情,并借此抒發自己對時代的憂慮和對社會現狀的不滿。
詩中用南榮、化庚桑、陶頑等形象地描繪了陶淵明淡泊名利、自由不羈的人格風貌。并稱贊他不按常理出牌,堅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接著,蘇軾通過描寫越子成仙、韓生不種田等描繪出當時社會的混亂和現實的無奈,抒發了自己對社會風氣的失望。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先賢遺像不傳后世的遺憾,認為白云先生的智慧應該代代相傳,而不應該被遺忘。同時,給了李白一杯酒,是對他的贊美和懷念之情。
整首詩語言簡練,寫意明確,深情款款。通過個人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蘇軾對理想人物的贊頌,對社會變遷的不滿,以及對先賢智慧的向往。體現了蘇軾獨特的思想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