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州歌二十首 / 作者:汪元量 |
蒼生慟哭入云霄,內苑瓊林已作樵。
打斷六更天未曉,禁庭兩桁籸盤燒。
|
|
越州歌二十首解釋: 《越州歌二十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組詩歌作品。這些詩歌描繪了蒼生的哀悼之情,以及國家的衰敗和社會的動蕩。以下是《越州歌二十首》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天地哀傷聲入云霄,
皇宮內苑已變成了砍伐的樹林。
在黑夜未過六更天,
禁庭里的兩排籬笆正在焚燒。
詩意和賞析:
這組詩歌表達了汪元量對社會動蕩和國家衰敗的關切之情。詩中的越州可以理解為當時世局動蕩的象征,詩人以深沉悲痛的語言,描繪了天地間蒼生的哀嘆之聲,仿佛哭聲直達云霄。皇宮內苑原本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而現在卻變成了被砍伐的樹林,這種景象傳達了朝代的衰敗和社會的動蕩,暗示著統治者的無能和國家的危機。
詩中提到的"六更天",指的是天亮前的時刻,而黑夜未過六更天則意味著天剛剛亮起或者還未完全亮起,暗示了一種黎明前的黑暗和動蕩的局勢。
最后兩句描述了禁庭(皇宮內的庭院)里的籬笆正在被焚燒。籬笆的焚燒象征著社會秩序的瓦解和混亂的局面。這種景象進一步強調了朝代的動蕩和社會的焦慮,暗示了人們對現狀的無奈和痛苦。
總體而言,《越州歌二十首》通過深情的描寫和悲愴的情感,展現了汪元量對宋代社會動蕩和國家衰敗的憂慮與關切,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蒼生遭受的痛苦的同情和哀悼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