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 / 作者:汪元量 |
燕山只在亂云邊,過了黃河便豁然。
鼠帽蒙頭車上坐,貂裘擁鼻草間眠。
秋砧搗落千營月,曉寨炊殘萬灶煙。
說與奚奴休笑我,詩人要看好山川。
|
|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解釋: 《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以寫景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山川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燕山只在亂云邊,過了黃河便豁然。
鼠帽蒙頭車上坐,貂裘擁鼻草間眠。
秋砧搗落千營月,曉寨炊殘萬灶煙。
說與奚奴休笑我,詩人要看好山川。
這首詩意蘊含深遠,通過描寫燕山、黃河等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山川的喜愛和向往。詩中的燕山被描繪在亂云的邊緣,給人以高大、雄偉的感覺。當詩人跨過黃河之后,眼前豁然開朗,仿佛進入了另一個境界。詩人則以坐在車上戴著鼠帽,或者在草地上躺著擁著貂裘來表達自己對山川的親近之情。秋夜的月光下,詩人聽到了砧杵的聲音,砧杵聲似乎在擊打落在山林之中,此時千營萬灶的煙火已經(jīng)熄滅,只剩下了炊煙彌漫。最后,詩人向奚奴說,不要嘲笑我,因為作為一個詩人,我要去看好山川。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xiàn)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燕山、黃河等山川之美,以及鼠帽、貂裘等細節(jié),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山川的贊美和向往。詩人以自己的詩意,表達了他對山川壯麗景色的追求,展示了他作為一個詩人的獨特視角和感受。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將詩人對山川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情感沖擊。
這首詩對讀者來說,不僅僅是一幅山水畫,更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通過詩人的描寫,讀者仿佛可以感受到燕山的威武壯麗、黃河的浩渺壯觀以及山川間的寧靜與祥和。整首詩以山川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意境,使讀者在閱讀中沉浸其中,感受到山川給人的美好愉悅。
總之,汪元量的《唐律寄呈父鳳山提舉十首》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通過對山川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山川的熱愛和向往之情。這首詩通過山川的形象,將讀者帶入一幅美麗的畫卷,使人們感受到自然的壯麗和詩人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