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 / 作者:汪元量 |
避難不知寒食,和愁大過清明。
都下紛紛躍馬,湖邊恰恰啼鶯。
|
|
清明解釋: 《清明》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情景,描述了作者在避難時無法感受到傳統的寒食節,而內心的憂愁卻超過了清明節的悲傷。詩中還描繪了都城下繁忙的景象,許多人騎馬匆匆而過,而湖邊卻傳來了鳥兒悲鳴的聲音。
這首詩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憂愁。作者遭遇了某種困境或逆境,無法參與到傳統的寒食節中去,從而引發了他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憂慮。作者所感受到的憂愁和悲傷超過了傳統的清明節,這種情感的壓抑和沉重使得他對周圍景象的感知更加敏銳。
詩中描繪的都城下的景象是繁忙而喧鬧的,人們匆匆而過,似乎在追逐某種目標或逃離某種困境。而在這喧囂之外,湖邊的啼鳥卻顯得格外凄涼和悲傷。這種對比進一步強化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憂愁,以及他與外界的脫離感。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中所表達的憂愁和孤獨感觸人心弦,引發了讀者對生活困境和人情冷暖的深思。與傳統的清明節寄托哀思不同,這首詩以個人的經歷和感受為基礎,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世事變遷的感慨。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意境深遠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憂愁,以及對人生和時代的思考。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詩人將個人的經歷與普遍的人生境遇相結合,引發了讀者對生活意義和人情冷暖的共鳴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