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 / 作者:汪元量 |
敕使聯鑣上翠岑,飛泉躍澗吼雷音。
凌高一覽知天遠,迂曲千蹊覺洞深。
龍蟄滄溟蛟舞壑,梟橫碧落鳳歸林。
山靈護得神祠在,苔蝕秦碑古樹陰。
|
|
泰山解釋: 《泰山》是宋代詩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泰山上,皇帝的使者騎著馬隊穿過翠岑山脈,飛瀑躍過峽谷,發出雷鳴般的聲響。站在高處俯瞰,感受到天空的遼遠,蜿蜒曲折的小徑讓人覺得深入其中。龍蟄伏于浩渺的大海,蛟龍在山谷中起舞,雄鷹橫飛于碧落之間,鳳凰歸巢于林中。泰山靈氣護佑著神祠,苔蘚侵蝕著秦碑和古樹的陰影。
詩意:
這首詩以泰山為背景,描繪了泰山的壯麗景色和神秘氛圍。詩人通過形容泰山的自然景觀,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山脈與文化遺跡之間的聯系。泰山高聳入云,奇峰異石、飛泉流瀑、山谷回響,展現出其雄偉壯麗的景象。同時,詩中也暗示了泰山作為帝王封禪之地的神圣地位,以及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流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泰山的壯麗景色,通過運用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泰山之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恢弘和神秘。首句"敕使聯鑣上翠岑,飛泉躍澗吼雷音"以豪邁的筆調描繪了馳騁在泰山山脈之間的使者隊伍,以及飛瀉而下的瀑布所帶來的雷鳴般的聲響,給人一種雄渾壯麗的感覺。
接下來的幾句通過描繪俯瞰泰山的景象,表達了對天空遼遠和山脈曲折的感受。"凌高一覽知天遠"表達了詩人站在高處遠眺,感受到天地之間的遼闊無垠;"迂曲千蹊覺洞深"則揭示了泰山蜿蜒曲折的小徑,給人一種探索未知的神秘感。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描述龍蟄、蛟龍、梟和鳳凰等形象,展示了泰山神秘而靈動的一面。"龍蟄滄溟蛟舞壑"以浩渺的大海和蛟龍起舞的場景,表現出泰山的神秘與動感;"梟橫碧落鳳歸林"則以雄鷹橫飛和鳳凰歸巢的形象,描繪泰山的遼闊和安寧。
最后兩句"山靈護得神祠在,苔蝕秦碑古樹陰"則表達了泰山作為神圣之地的保護力量,以及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流轉對泰山的影響。山靈護佑著泰山的神祠,使其得以保存至今;而苔蘚侵蝕著秦碑和古樹的陰影,則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痕跡,強調了泰山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珍貴性。
整首詩通過豐富的意象描寫,展示了泰山的壯麗景色、神秘氛圍以及與歷史文化的緊密聯系。詩人以豪邁激昂的筆調和細膩的描寫手法,將泰山的美景和神秘之處展現得淋漓盡致,給人以視覺和心靈上的震撼。這首詩詞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表達力,讓人沉浸在泰山的壯麗與神奇之中,喚起對大自然和歷史的敬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