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頭城 / 作者:汪元量 |
石頭城上小徘徊,世換僧殘寺已灰。
地接汴淮山北去,江吞吳越水東來。
健魚奮鬣隨蛟舞,快鶻翻身獵雁回。
一片降旗千古淚,前人留與后人哀。
|
|
石頭城解釋: 《石頭城》是宋代文人汪元量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頭城》中文譯文:
石頭城上小徘徊,
世換僧殘寺已灰。
地接汴淮山北去,
江吞吳越水東來。
健魚奮鬣隨蛟舞,
快鶻翻身獵雁回。
一片降旗千古淚,
前人留與后人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壯麗的山水景象,同時展現了時光流轉中的歷史變遷和人事更迭。詩中的“石頭城”指的是一座位于山頂的城池,詩人在城上徘徊,給人一種靜謐而凝重的感覺。
首句“石頭城上小徘徊”通過描寫詩人的行動,將讀者帶入了這座城池之中。城墻上的小徑曲折迷離,使人感到游走其中的悠閑愉悅。
接下來的兩句“世換僧殘寺已灰,地接汴淮山北去”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歷史的更迭。僧殘寺已經荒廢,被歲月的洪流所沖刷,只留下殘垣斷壁。汴淮山是位于汴京(今河南開封)和淮南之間的山脈,這里的山勢峻峭,與城池相連,象征著北方的山脈向遠方延伸。
下兩句“江吞吳越水東來”描繪了江水的壯闊景象,江水奔涌而來,吞噬著吳越兩地的水源,流向東方。這一句意味著江水的龐大和氣勢,同時也抒發了對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健魚奮鬣隨蛟舞,快鶻翻身獵雁回”描述了自然界中的生物活動。健魚奮力游動,鯉魚躍龍門的形象展現了生命的頑強和奮斗的精神。快鶻翻轉身體,獵取飛翔的雁群,表現了鷹隼獵食的技巧和速度。
最后兩句“一片降旗千古淚,前人留與后人哀”表達了對歷史悲壯場面的描繪。降旗象征著戰爭的結束和失敗,千古淚意味著歷史的悲憤。前人留下的戰爭遺留問題,成為后人永遠的傷痛。這句詩意味深長,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悲壯場面的思考和對人事更迭的感慨。
《石頭城》以其獨特的意象和深刻的詩意,展示了詩人對自然景觀和歷史滄桑的感知和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歷史的厚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