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臺 / 作者:汪元量 |
闔閭門外草如霜,到此躊躇欲斷腸。
紅陣教成人已去,黃池會罷事堪傷。
將雛野鹿銜枯薺,挾子宮烏噪夕陽。
越蠡扁舟漭無所,五湖風浪白茫茫。
|
|
蘇臺解釋: 《蘇臺》是宋代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闔閭門外草如霜,
到此躊躇欲斷腸。
紅陣教成人已去,
黃池會罷事堪傷。
將雛野鹿銜枯薺,
挾子宮烏噪夕陽。
越蠡扁舟漭無所,
五湖風浪白茫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人生變遷的思考。詩中以闔閭之地為背景,描繪了一幅草木凋零、草地似霜的景象,暗喻著社會動蕩的局勢。作者站在這里,內心充滿了猶豫和傷感之情,他意欲表達自己觸動人心的思考和感嘆。
詩的前兩句“闔閭門外草如霜,到此躊躇欲斷腸。”通過描繪草地似霜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當前時局的憂慮和迷茫。作者的內心在這個時刻感到猶豫和痛苦,他對社會的變遷和人生的無常感到困惑和無奈。
接下來的兩句“紅陣教成人已去,黃池會罷事堪傷。”揭示了戰亂的殘酷現實。紅陣教和黃池會都是詩中的隱喻,代表著戰爭和政治斗爭。這些事情已經結束,但對于經歷過痛苦和傷害的人們來說,他們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詩的后兩句“將雛野鹿銜枯薺,挾子宮烏噪夕陽。越蠡扁舟漭無所,五湖風浪白茫茫。”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無奈和迷茫。詩中的雛鹿、子宮、越蠡、五湖等都是象征,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在動蕩的現實中卻無處尋覓。夕陽下的烏噪聲和茫茫的風浪,象征著人們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徘徊無助。
《蘇臺》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意象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當時社會動蕩和人生無常的憂慮和思考。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感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