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州歌 / 作者:汪元量 |
漢兒辮發籠氈笠,日暮黃金臺上立。
臂鷹解帶忽放飛,一行塞雁南征急。
|
|
幽州歌解釋: 《幽州歌》是宋代文人汪元量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北方邊塞的景象和壯麗的戰爭場面,充滿了豪情壯志和戰斗精神。
詩詞的中文譯文:
漢軍士兵束著辮發,戴著皮帽,站在黃金臺上,等待日落。
他們解下鷹臂上的繩帶,突然放飛,一群雁飛向南方,傳遞著緊急的征召信息。
詩意和賞析:
《幽州歌》通過描繪北方邊塞的景象,表達了漢軍士兵的英勇和忠誠,以及他們對國家的憂慮和責任感。詩中的黃金臺是指邊塞上的哨所,士兵們在那里守衛著國家的安全。他們束著辮發,戴著笠帽,形象堅毅而英武。詩中的鷹和雁象征著邊塞的風云變幻,以及戰爭的緊迫性。士兵們放飛鷹和傳遞征召信息的雁,展示了他們對保衛國家的決心和行動力。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動作,展示了北方邊塞的生動場景,讓人感受到其中的緊張氛圍和壯麗景象。詩中的辮發、皮帽、黃金臺、鷹和雁等形象,都展現了邊塞士兵的特點和辛勤工作的背景。整首詩詞蘊含了民族精神、忠誠和愛國主義情感,讓人感受到作者對邊塞士兵的敬意和對國家安寧的關切。
總之,《幽州歌》通過具體的描寫和形象的表達,展示了北方邊塞士兵的形象和戰爭的緊迫性,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寧的憂慮和對士兵的贊美之情。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傳遞了深刻的詩意和情感,成為了宋代邊塞詩詞中的經典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