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津 / 作者:汪元量 |
寒蘆風颯颯,時節近昏黃。
木脫千山瘦,江空一水長。
云高鵬北運,天闊雁南翔。
讀盡焚舟賦,持觴酹子桑。
|
|
孟津解釋: 《孟津》是宋代詩人汪元量的作品,這首詩以寒蘆風吹拂、時節將近黃昏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川和江水的景象,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和季節的轉換之美。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寒蘆風颯颯,
時節近昏黃。
木脫千山瘦,
江空一水長。
云高鵬北運,
天闊雁南翔。
讀盡焚舟賦,
持觴酹子桑。
這首詩的詩意表達了季節的變遷和壯麗的自然景觀。寒蘆搖曳的颯颯風聲,預示著秋意漸濃,時節將近黃昏,給人以深沉的孤寂感。"木脫千山瘦,江空一水長"描繪了秋天山林中樹木逐漸凋零的景象,而江水則像一條長長的銀帶,貫穿在遠方的地平線上,給人以壯麗和廣袤之感。
接下來的兩句"云高鵬北運,天闊雁南翔"則表達了季節的轉換和大自然的力量。云高高在天空中,仿佛是北方的神鵬在翱翔,而天闊空曠,正是南飛的大雁展翅翱翔之時,體現了季節更替的氣息。
最后兩句"讀盡焚舟賦,持觴酹子桑"則顯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讀盡焚舟賦"意味著詩人讀遍了許多關于焚舟破釜的故事,而"持觴酹子桑"則是詩人把杯中的酒灑在桑樹上,意味著他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對未來的祝福。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思考和對生活的熱愛。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季節變遷的表達,以及對歷史和生活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情感,給人以壯麗、深沉和思考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