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城外 / 作者:汪元量 |
飲馬長城窟,馬繁水枯竭。
水竭將奈何,馬嘶不肯歇。
君看長城中,盡是骷髏骨。
骷髏幾千年,猶且未滅沒。
空銜千年冤,此冤何時雪。
祖龍去已遠,長城久迸裂。
嘆息此骷髏,夜夜泣秋月。
|
|
長城外解釋: 《長城外》是宋代作家汪元量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長城外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淪亡和百姓苦難的憂憤之情。
詩詞中的第一句“飲馬長城窟,馬繁水枯竭”描繪了長城外的景象,長城內的水源干涸,無法供馬匹們飲水,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接著,“水竭將奈何,馬嘶不肯歇”,形象地描繪了馬匹們對于饑渴的抗爭,它們不愿意停下腳步,不肯休息,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
接下來的幾句“君看長城中,盡是骷髏骨。骷髏幾千年,猶且未滅沒”揭示了長城內的慘狀,滿目瘡痍,遍地都是骷髏骨。這些骷髏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但它們的存在并沒有被抹滅,暗示了歷史的沉重和悲憤。
然后,“空銜千年冤,此冤何時雪”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遭受的冤屈的呼吁,希望這些歷史上的冤枉之事能夠得到昭雪。接著,“祖龍去已遠,長城久迸裂”描述了祖龍(指祖先)的離去已經很久,并且長城也已經多次破損,這種情景更加強化了國家的衰敗和危機感。
最后兩句“嘆息此骷髏,夜夜泣秋月”通過描寫作者為長城內的骷髏而感到嘆息,每個夜晚都伴隨著秋月的哭泣,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無奈和憂傷之情。
整首詩詞以凄涼的景象揭示了長城外的困境和國家的衰敗,表達了作者對于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百姓苦難的關懷。同時,通過描繪長城內的骷髏和長城的衰敗,詩中透露出對歷史的反思和對國家興衰的思考,展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社會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