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望云樓 / 作者:蘇軾 |
陰晴朝暮幾回新,已向虛空付此身。
出本無心歸亦好,白云還似望云人。
|
|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望云樓解釋: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望云樓》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陰晴朝暮幾回新,
已向虛空付此身。
出本無心歸亦好,
白云還似望云人。
詩意:
這首詩以觀云樓為背景,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蘇軾個人的心境。詩人觀察到天氣的變化,暗喻人生的起伏和無常。他意識到自己已在歲月的流轉中逐漸老去,漸漸淡化于虛無之中。然而,他并不感到悲傷或迷茫,反而覺得出世無心,自由自在。他將自己與白云相比,白云漂浮在天空中,像是在遠觀云樓的人一樣,超然而自得。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蘇軾對人生和自我境遇的深刻思考。通過觀察天氣的變化,他把自己與自然景物相聯系,借以表達內心的感受。陰晴朝暮的變化象征著人生的起伏和無常,而詩人已經意識到自己已經老去,并將自己置于虛空之中。然而,他并不沉溺于此,而是選擇出世無心,以一種超然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變化。他的心境自由自在,宛如白云飄蕩在天空中,遠觀云樓的人。這種超脫凡塵的情態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豁達和洞察力,也傳遞了一種追求自由與寧靜的精神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蘇軾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我境遇的接納。它以自然景物為借喻,表達了對人生無常性的認知,并通過超脫凡塵的態度展示了追求自由與寧靜的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