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天漢臺 / 作者:蘇軾 |
漾水東流舊見經,銀潢左界上通靈。
此臺試向天文覓,閣道中間第幾星。
|
|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天漢臺解釋: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天漢臺》是蘇軾創作于宋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漾水東流舊見經,
銀潢左界上通靈。
此臺試向天文覓,
閣道中間第幾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名為"天漢臺"的園池景觀。詩人通過描繪水流、建筑和星辰來表達自己對這個園池的贊美和探索。詩人展示了對自然景觀和天文現象的觀察和思考,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展示了他對園池景觀的熱愛和對天文現象的好奇心。以下是對每個句子的賞析:
1. "漾水東流舊見經":漾水指的是這個園池中的水流,東流表示水流向東流動。"舊見經"表明這個景觀在以前就已經存在,并且是蘇軾舊時所熟悉的。
2. "銀潢左界上通靈":銀潢是對水面光亮的形容,暗示著水面明亮如銀。"左界上通靈"指的是園池的左邊界,這里可能指的是園池中的一座建筑物。"通靈"可以理解為與神靈相通或有靈性。
3. "此臺試向天文覓":詩人提到了一座名為"天漢臺"的平臺或建筑物。"試向天文覓"表明詩人在這個臺上試圖尋找或觀察天文現象,可能包括星星和星座。
4. "閣道中間第幾星":詩人在閣道中,也就是臺上的過道中,試圖辨認出第幾顆星星。這句話表明詩人對星星的觀察和記錄,以及對天文知識的渴望。
整首詩詞以簡潔精煉的語言描繪了蘇軾對園池景觀和天文現象的熱愛和好奇心。通過與自然和宇宙的互動,詩人展示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對知識的渴望,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大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細膩的觀察力和對自然界的深層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