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萼紅(前題) / 作者:王沂孫 |
翦丹云。
怕江皋路冷,千疊護清芬。
彈淚綃單,凝妝枕重,驚認消瘦冰魂。
為誰趁、東風換色,任絳雪、飛滿綠羅裙。
吳苑雙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門。
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
玉管難留,金樽易泣,幾度殘醉紛紛。
謾重記、羅浮夢覺,步芳影、如宿杏花村。
一樹珊瑚淡月,獨照黃昏。
|
|
一萼紅(前題)解釋: 《一萼紅(前題)》是宋代詩人王沂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寂寥凄美的春景,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詩中的“翦丹云”是一個比喻,暗示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詩人擔心江邊的路會因為冷清而減少游客,于是他用千層的紗簾保護清香的花朵。這里的花朵象征著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
詩中還描寫了詩人自己的情感體驗。他用淚水彈奏著輕柔的音樂,枕頭上凝結著妝容,驚訝地發現自己消瘦得像冰雪般脆弱的靈魂。他感嘆不知為了誰而變換著東風的顏色,紅雪飛舞在綠羅裙上。吳苑和蜀城指代兩個地方,也許是詩人曾經生活的地方,他突然來到柴門,似乎是想寄托思念之情給遠方的故人。
詩人感嘆玉管難留,金樽易泣,多次陷入殘醉之中。他回憶起羅浮山的夢境,步行在芬芳的櫻花村落中,如同留宿在那里。最后,詩人以淡淡的月色照亮一株珊瑚,獨自照耀在黃昏中。
整首詩詞以淡雅的筆觸描繪出春天的寂寥之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交織,詩人表達了內心深處的孤獨和對遠方故人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以紛繁的景物和情感交織的方式,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寂靜而凄美的春日世界,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愛與離別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