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天長 / 作者:王沂孫 |
疏簾蝶粉,幽徑燕泥,花間小雨初足。
又是禁城寒食,輕舟泛晴淥。
尋芳地,來去熟。
尚仿佛、大堤南北。
望楊柳、一片陰陰,搖曳新綠。
重訪艷歌人,聽取春聲,猶是杜郎曲。
蕩漾去年春色,深深杏花屋。
東風曾共宿。
記小刻、近窗新竹。
舊游遠,沈醉歸來,滿院銀燭。
|
|
應天長解釋: 《應天長》是一首宋代王沂孫創(chuàng)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疏簾蝶粉,幽徑燕泥,
花間小雨初足。
又是禁城寒食,
輕舟泛晴淥。
尋芳地,來去熟。
尚仿佛、大堤南北。
望楊柳、一片陰陰,
搖曳新綠。
重訪艷歌人,
聽取春聲,
猶是杜郎曲。
蕩漾去年春色,
深深杏花屋。
東風曾共宿。
記小刻、近窗新竹。
舊游遠,沈醉歸來,
滿院銀燭。
詩意和賞析:
《應天長》描繪了春日的景色和一種懷舊之情。詩中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觀,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浪漫情調的場景。
詩的開頭描述了簾幕輕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的情景,以及幽靜小徑上燕子留下的泥痕,展現(xiàn)了春天的生機和活力。
接著,詩人提到是禁城寒食,這是指寒食節(jié),寒食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也是清明節(jié)前一天,人們在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能吃冷食。這一節(jié)日的提及增加了詩詞的歷史感和情感。
詩中還出現(xiàn)了輕舟泛晴淥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在春日午后悠閑漫游的場景。他在花間小雨中漫步,尋找熟悉的芳香之地,仿佛還在大堤南北的舊游中。
詩人望向楊柳,看到一片陰陰的景象,新綠的柳枝搖曳生姿,給人以一種幽靜而富有生機的感覺。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重訪了曾經的艷歌人,聆聽著春天的聲音,讓他回憶起杜郎曲。這里的杜郎曲指的是杜甫的詩歌,詩人通過回憶過去的春天和杜甫的詩作,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珍視。
詩的最后,詩人回憶起去年春天的景色,深深感受到杏花屋的美麗。他回憶起曾與東風共宿的時刻,記錄下近窗邊的新竹。最后,他沉醉在遠方的舊游中,滿院燃燒著銀燭,營造出一種溫馨而浪漫的氛圍。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和懷舊情感的描繪,展現(xiàn)了詩人對春天和過去時光的熱愛和懷念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手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內心的情感波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