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懷 / 作者:梅堯臣 |
自余居田野,未免病與貧。
常把神農(nóng)書,每以藥物親。
處方猶持法,義比君使臣。
但恨無余資,豈及療我鄰。
筆頭不中書,聊可備急人。
昨日除吏來,吾邦為長民。
欲溺復燃灰,敗筆前已陳。
|
|
詠懷解釋: 《詠懷》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詠懷》中文譯文:
自從我住在田野之后,
難免受病痛和貧困之苦。
我常常讀神農(nóng)的書籍,
以草藥來治療自己。
醫(yī)方依然嚴格遵循法律,
我對此比得上君王的使臣。
只可惜我沒有多余的財富,
無法幫助身邊的鄰居治療病痛。
我的筆跡不夠流利,
只能勉強滿足急需之人。
昨天縣官來拜訪,
我國的民眾得到了長久的安寧。
我想舍棄一切重新開始,
但已經(jīng)寫下的敗筆無法改變。
詩意和賞析:
《詠懷》這首詩詞通過描述自己居住在田野中的生活狀況,表達了作者在貧困和疾病中的困境以及對于自己無法幫助鄰居的遺憾之情。詩中提到了讀神農(nóng)的書籍,表明作者試圖通過草藥治療自己的疾病,同時也展現(xiàn)了他對醫(yī)學的熱愛和對醫(yī)道的敬重。作者雖然身處貧困之中,但依然保持著對法律的遵守和對社會的責任感。他意識到自己無法給予鄰居更多的幫助,心生愧疚之情。
詩詞中展示了作者的一種懷才不遇的情緒。他自稱筆頭不中書,意味著他的文才不被社會所認可,無法得到廣泛的賞識。然而,他仍然希望通過自己有限的才能,為有急需的人提供幫助。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過去的失敗和錯誤的懊悔,想要舍棄失敗的經(jīng)歷,重新開始。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和對社會的關懷。他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呼吁社會關注和幫助那些在困境中掙扎的人們。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的個人感受,也反映了宋代社會普遍存在的貧困和疾病問題,以及對于社會公平和關愛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