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州雜詩二十首 / 作者:梅堯臣 |
斫漆高崖畔,千筒不一盈。
野糧收橡子,山屋點松明。
只見樹堪種,曾無田可耕。
兒孫何所樂,向此是平生。
|
|
宣州雜詩二十首解釋: 《宣州雜詩二十首》是宋代梅堯臣的作品之一。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位于高崖畔的斫漆場景,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
斫漆高崖畔,
千筒不一盈。
野糧收橡子,
山屋點松明。
只見樹堪種,
曾無田可耕。
兒孫何所樂,
向此是平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淳樸自然的景象。詩人描述了一個位于高崖畔的斫漆場景,表達了自然界的豐盈和人們從中獲得的樂趣。斫漆是一種制作漆器的手藝,千筒不一盈的描述揭示了斫漆過程中的繁復與變化。野糧收獲了橡子,山屋點亮了松明,這些描寫展現了大自然的豐富和人們對自然的依賴。
在后兩句中,詩人通過對田地和樹木的描述,反映出人們生活的現狀。樹木雖然可以種植,但田地卻無法耕種,這暗示了生活的艱辛和困境。然而,詩人并未抱怨或悲傷,而是以平和的態度觀察和思考生活的本質。兒孫們可以從這樣的環境中獲得何種樂趣,這是詩人思考的問題,也是對生活意義的思考。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梅堯臣對自然、生活以及人性的深刻觸動。通過描繪細膩而生動的自然景觀,詩人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這首詩以其自然、率真的風格,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世界的深情和對生活的獨特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