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歲除日 / 作者:梅堯臣 |
一年三萬六千刻,玉漏唯余十二時。
去日苦多誰會惜,殘陰全少頗能知。
已驚顏貌徐徐改,不奈烏蟾冉冉馳。
萬國明朝賀新歲,東風依舊入春旗。
|
|
和歲除日解釋: 《和歲除日》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年有三萬六千刻,玉漏只剩下十二時。
往日的時光艱難度過,誰會珍惜逝去的歲月?
殘余的陰影越來越少,只有少數人能夠明察。
已經察覺到歲月留下的痕跡,容顏漸漸改變。
但無法阻擋時間的流逝,烏蟾依然匆匆駛過。
萬國在明朗的早晨迎接新年,東風依舊吹入春天的旗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歲除日的景象,反映了光陰的流逝和歲月變遷的無情。詩人以玉漏計時,抒發了對時光的感慨和對光陰易逝的思考。他觸動人心地表達了時間無情地流逝,人們往往不能珍惜時光和年華的珍貴。詩人也以凄美的筆觸描繪了自然界的變化,以及人們在新年到來時對希望和春天的期盼。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時間的描繪,展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更替。詩人借助歲除日這一特殊的時刻,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光陰易逝的憂慮。玉漏和十二時是衡量時間的象征,詩詞中的刻和時都是指時間的劃分單位。通過對時間的計量,詩人以直觀的方式揭示了時間的無情和短暫。殘陰全少一句,則表明時間流逝的痕跡逐漸消失,很少有人能夠真正感知到光陰的流轉。詩人還以“烏蟾冉冉馳”來形容時間的飛逝,烏蟾是指催促時間流逝的事物,冉冉則表示緩慢而又穩定。這種描寫表達了時間的不可逆轉和不可阻擋。詩的最后兩句則以明朗的景象和新年的到來,寄托了對未來的期盼和對春天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凝練的意象和深遠的思考,生動地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歲月的變遷,讓人們對光陰流轉的脆弱和寶貴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同時,詩人也通過描述新年的到來,表達了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和對希望的追求。這首詩詞在揭示時間的無常和人生的短暫中,呼喚人們珍惜當下、把握時光,追求美好的人生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