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堯夫寺丞改葬挽詞 / 作者:梅堯臣 |
當時嗟遽歿,二子未能言。
頻歲折丹桂,買塋遷陸渾。
重銘太史筆,不替故人恩。
為善有終慶,此焉天意存。
|
|
張堯夫寺丞改葬挽詞解釋: 《張堯夫寺丞改葬挽詞》是一首宋代的詩詞,由梅堯臣創作。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于張堯夫寺丞去世的悲痛之情,以及對他為善行事的贊美和對天意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當時嗟遽歿,二子未能言。
頻歲折丹桂,買塋遷陸渾。
重銘太史筆,不替故人恩。
為善有終慶,此焉天意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悲痛的語氣描繪了張堯夫寺丞的死去,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思念和不舍之情。詩詞開頭提到當時的倉促之死,指出他的兩個兒子還未成年,無法表達自己的哀傷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頻歲折丹桂,買塋遷陸渾"表達了作者為了紀念張堯夫寺丞,每年都要親自折取丹桂花,將墓地遷移到陸渾。這顯示了作者對逝者的深深懷念和對逝者墓地的特殊關注,展現了中國古代人們對于祭奠祖先的重視。
接著,詩詞中提到"重銘太史筆,不替故人恩",表示作者重銘太史筆,用心記錄張堯夫寺丞的事跡和貢獻,以保留他的功德和美名。此句還表達了作者對逝者的敬意,并呼吁后人銘記逝者的恩德。
最后兩句"為善有終慶,此焉天意存"表達了作者對逝者行善事跡的贊美。作者認為只要做好事,就會有好的結局和回報。這也表明作者對于天意的思考,認為天意是存在的,并且會獎勵那些行善事的人。
這首詩詞通過悲傷的語言和對逝者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并思考了人生和命運的問題。它以簡潔而深刻的詞句,傳達出對逝者的緬懷和對善行的推崇,同時引發讀者對生死和命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