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汴之水三章送淮南提刑李舍人 / 作者:梅堯臣 |
汴之水,入于泗,黃流清淮為一致。
上牽下櫓日夜來,千人同濟兮萬人利。
利何謂,國之漕,商之貨,實所寄。
|
|
汴之水三章送淮南提刑李舍人解釋: 《汴之水三章送淮南提刑李舍人》是梅堯臣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汴之水,入于泗,
黃流清淮為一致。
上牽下櫓日夜來,
千人同濟兮萬人利。
利何謂,國之漕,
商之貨,實所寄。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汴河水流進入泗河的景象,黃河和清淮河匯流成一體。詩中描述了人們日夜不停地牽引船只和劃槳,成千上萬的人共同努力,使船只順利航行,使人們從中獲益。詩人提到了利益,指的是國家的運河交通和商業貿易,它們是國家和商人們寄托的重要事物。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汴河和泗河的景象,展現了水運交通的重要性。詩中的上下文呼應,上行的人們牽引船只,下行的人們劃槳,形成了一幅熱鬧而有序的景象。通過描繪千人同濟、萬人受益的場景,詩人表達了對航運和商業的重視,強調了它們對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詩人在最后兩句中提到"利何謂,國之漕,商之貨,實所寄",表達了國家和商人對水運交通和商業貿易的依賴和寄托。漕運是指運河運輸,是宋代重要的物資運輸方式,而商業貿易是經濟繁榮的源泉。詩人通過這兩句話,進一步強調了水運交通和商業貿易對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也展現了對國家繁榮和人民福祉的關切。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汴河和泗河的景象,突出了水運交通和商業貿易的重要性,表達了對國家繁榮和人民福祉的關注。它既具有實景描摹的特點,又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是一首具有時代特色和思想內涵的宋代詩詞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