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大監挽詞三首 / 作者:梅堯臣 |
西蜀何夫子,濡毫作冢銘。
遼遼傳耳目,炳炳若丹青。
罷市知遺愛,存祠識舊形。
生芻莫能置,江闊底滄溟。
|
|
袁大監挽詞三首解釋: 《袁大監挽詞三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西蜀何夫子,濡毫作冢銘。
遼遼傳耳目,炳炳若丹青。
罷市知遺愛,存祠識舊形。
生芻莫能置,江闊底滄溟。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為袁大監挽聯所作,表達了對袁大監的敬慕之情。詩中描繪了袁大監的事跡和形象,并表達了對他的懷念之情。袁大監是西蜀地區的一位文化名人,他的墓志銘以及他的形象都廣為傳頌,猶如一幅鮮艷的畫卷,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袁大監已經去世,但他的愛心和貢獻卻仍然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他的形象也保存在祠堂之中。無論是生活瑣事還是江河浩渺,都不能使人們忘記袁大監的價值和意義。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袁大監的贊美和懷念,展現了作者對他的敬仰之情。詩中使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和夸張,以增強表達效果。詩人將袁大監的墓志銘比作湖泊,形容其遼闊廣傳,耳目所及。袁大監的形象則被描繪得炯炯有神,如同一幅精美的丹青畫作。詩人還表達了對袁大監遺愛的贊賞,以及對他形象保存于祠堂的認可。最后兩句描述了生活中的瑣事和廣闊的江河,與袁大監的形象相對照,突出了袁大監的偉大和不朽。
整首詩詞情感飽滿,用詞精煉,通過對袁大監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敬仰和懷念之情。同時,詩詞也傳達了對袁大監所做貢獻的肯定和對他價值所在的認同。這首詩詞既是對袁大監的贊美,也是對他精神永存的寄托,展示了作者對文化名人的崇敬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