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二首 / 作者:梅堯臣 |
鵝鴨出欄去,兒童臨水驅。
欲開花泫露,聚噪鳥窺廚。
秣馬刈抯草,買薪嫌五銖。
錢刀豈今古,村叟一何愚。
|
|
朝二首解釋: 詩詞:《朝二首》
作者:梅堯臣(宋代)
鵝鴨出欄去,兒童臨水驅。
欲開花泫露,聚噪鳥窺廚。
秣馬刈抯草,買薪嫌五銖。
錢刀豈今古,村叟一何愚。
中文譯文:
早晨兩首
鵝和鴨子出了欄,孩子們引著它們來到水邊。
花朵想要開放,被露水打濕,鳥兒們聚集在廚房窺視。
喂馬,割下青草,購買柴薪嫌貴。
貨幣和刀劍不同尋常,農村老人是多么愚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梅堯臣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詩詞,通過具體的場景描寫和細節展示了農村生活中的一些瑣碎和現實問題。
詩的第一聯描述了鵝和鴨子出欄,孩子們驅趕它們到水邊。這一描寫展現了農村生活的常態,鵝和鴨子是農村常見的家禽,孩子們在清晨就開始參與家庭的勞動,這也反映了農村生活的艱辛和樸素。
第二聯描寫了花朵想要開放,被露水打濕,鳥兒們則聚集在廚房窺視。這里表現了自然界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繁忙交織在一起。花朵的開放和露水的灑落,給人以清新和愜意的感覺,而鳥兒們窺視廚房則暗示著農村生活的樸素和歡樂。
第三聯描寫了喂馬、割草和購買柴薪時對價格的不滿。這反映了農村生活中經濟上的困擾和壓力。秣馬刈抯草是農村常見的農活,而買柴薪則是為了取暖和炊事所必需的。然而,作者明確指出對價格的不滿,顯示了農村人民在經濟方面的困境。
最后一聯針對貨幣和刀劍展開了思考。作者將錢和刀劍進行對比,認為錢并不像刀劍那樣具有歷史的深遠意義。這里村叟(農村老人)被描繪為愚昧的形象,可能意味著他們對現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不夠理解和適應。
整首詩描繪了農村生活中的瑣碎與現實,表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真實而深入的觀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細節的把握,詩詞傳達出對生活的思考和對現實的反思。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質疑和憂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