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問月 / 作者:梅堯臣 |
我讀李白問月詩,乃知白也心太癡。
明月在上爾在下,月行豈獨君相隨。
白兔搗藥亦何療,常娥孤棲欲嫁誰。
古人今人被磨滅,休問有來都幾時。
唯有長照金樽里,此言萬世不可移。
但能自醉月自落,夜夜如此誰復疑。
一月二十二三日,半是風雨相乖離。
常愿晴明對以飲,耳邊流水勝鳴絲。
|
|
讀問月解釋: 《讀問月》是梅堯臣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我讀李白問月詩,
乃知白也心太癡。
明月在上爾在下,
月行豈獨君相隨。
白兔搗藥亦何療,
常娥孤棲欲嫁誰。
古人今人被磨滅,
休問有來都幾時。
唯有長照金樽里,
此言萬世不可移。
但能自醉月自落,
夜夜如此誰復疑。
一月二十二三日,
半是風雨相乖離。
常愿晴明對以飲,
耳邊流水勝鳴絲。
詩意:
這首詩詞以李白的《問月》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月亮的思考和感慨。作者通過閱讀李白的詩作,認識到李白內心的癡迷和執著。明亮的月亮在天上,而我在地下,月亮的行進并不僅僅是追隨君王。白兔搗藥又能治愈什么病痛?常娥孤身一人,又要嫁給誰?古人和今人都會被時間所磨滅,不要問未來的到來需要多久。唯有金樽中的長明燈,這個說法永遠不會改變。然而,只有能夠自我陶醉,讓月亮自己落下的人,每個夜晚都會有這種懷疑。每個月的二十二或二十三,風雨交加,天氣變幻莫測。我常常希望在晴朗明亮的日子里與朋友共飲,耳邊的流水聲勝過絲弦琴音。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李白的贊美和對月亮的思考為中心,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時間和自然界的思考。詩人通過讀李白的問月詩,領悟到李白內心的癡迷和追求,從而引發了對月亮的思考。明亮的月亮在天上高高掛著,而人們卻在地下,作者認為月亮的行進并不僅僅是追隨君王,而是有自己的規律和軌跡。白兔搗藥、常娥孤身等形象的呈現,加深了對人生和愛情的思考。詩人認為古人和今人都會被時間所磨滅,未來的到來也無法確定。然而,唯有金樽中的長明燈,這種說法永遠不會改變,它象征著永恒。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對夜晚和自然的熱愛,希望在風雨交加的日子里,能夠與朋友共飲,享受寧靜的流水聲。整首詩詞通過對月亮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表達了對自由、獨立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