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遇 / 作者:梅堯臣 |
眾默瘖莫辨,眾寐盲不知。
問而使之對,覺而使之窺。
瘖盲自窮疾,所感在一時。
茍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
|
|
感遇解釋: 《感遇》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眾默瘖莫辨,
眾寐盲不知。
問而使之對,
覺而使之窺。
瘖盲自窮疾,
所感在一時。
茍昧哲人理,
寐默定妍媸。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人們在無知、愚昧中生活的無奈和悲嘆。詩中描述了許多人默默無言、啞口無聲,無法分辨是非;許多人沉睡中盲目無知,對于外界的事情毫不知情。即使被問起,他們也只是被迫回答,被喚醒后也只是被迫窺視。無論是瘖啞還是盲目,他們都自我限制在疾病的困境之中,只能在短暫的時刻中感受到一些東西。他們對于哲學智慧和真理一無所知,只能在沉睡和沉默中確認著自身的丑陋和美麗。
賞析:
《感遇》通過描繪人們的無知和愚昧,以及他們對于哲學智慧和真理的缺失,表達了梅堯臣對于人類處境的思考和反思。詩中的"眾默瘖莫辨"和"眾寐盲不知"形象地描繪了人們在無知狀態(tài)下的無奈與被動。作者通過"問而使之對,覺而使之窺"的描寫,強調(diào)了人們只是被迫回答問題和被迫覺醒,缺乏主動的思考和探索。"瘖盲自窮疾"表明他們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困境,而他們所能感知到的只是片刻的感受,無法真正理解和把握更深層次的事物。
詩中的"茍昧哲人理,寐默定妍媸"一句,通過對比,進一步強調(diào)了人們的無知和愚昧。詩人認為,只有昧于哲學智慧的人們,只能在沉睡與沉默中確認著丑陋和美麗。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寄托了作者對于人類處境的思考和對于智慧追求的呼喚。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揭示了人們的無知和愚昧狀態(tài),呼喚人們對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它通過對比和形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于人類處境的思考和對于人類潛能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