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博陽山火 / 作者:梅堯臣 |
十月原野枯,連山起狂燒。
高焰過危峰,飛火入遐嶠。
玉石被焚灼,誰能見輝耀。
猿猱失輕捷,亦不暇相吊。
長風又助惡,怒號生萬竅。
炎炎赤龍奔,劃劃陰電笑。
愿傾寒江潮,勢逆難沃澆。
愿傾天河水,雖順云衢遙。
青松心已爛,蔓草根未焦。
小農候春鋤,寒客失冬樵。
誰知兼并子,平陸閑肥饒。
不易天地意,長養非一朝。
|
|
觀博陽山火解釋: 《觀博陽山火》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十月原野枯黃,連綿山脈起了猛烈的大火。高高的火焰越過危峰,飛舞的火光進入遙遠的山巒之中。寶貴的玉石被燒毀,再也無法照耀人們的眼睛。猿猴們失去了安逸的棲身之地,也無法互相悼念。狂風助長了火勢,火焰憤怒地從萬個竅口咆哮。火龍奔騰,陰云中電光閃爍,發出嘲笑之聲。詩人希望能傾倒寒江的潮水,使火勢逆轉,難以蔓延。他也希望能傾倒天河的水,雖然遠離云衢(指繁忙的街道),但這樣的事情并非易事。青松的心已經腐爛,蔓草的根卻未被燒焦。小農在等待春天的耕作,而寒冷的旅客失去了冬天的柴火。誰能知道這個地方兼并了多少子女,平原和田野富饒而閑適。天地的意圖是不容易改變的,長久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火的景象,表達了自然界的力量和人類無法控制的力量。火勢猛烈,燒毀了珍貴的寶物,破壞了動物的棲身之地,令人無法相互慰藉。詩人希望能夠借助自然的力量來撲滅火勢,卻面臨著巨大的困難。詩人還通過對青松和蔓草的描寫,暗示人與自然相比,生命力脆弱而有限。最后,詩人提到了天地的意圖和長時間的培育,強調了自然界的偉大和人類應該順應自然的智慧。
這首詩詞在形象描寫上富有變化和對比,通過火焰、狂風、火龍等形象的運用,展現了山火的猛烈和可怕。同時,通過描繪被燒毀的玉石和失去棲身之地的猿猴,表達了火災帶來的損失和痛苦。整首詩詞以自然界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抒發詩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無奈和對人類處境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