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蔡仲謀苦熱 / 作者:梅堯臣 |
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
人亦畏絺綌,況乃服冠袍。
廣廈雖云托,呼風不動毫。
未知林泉間,何以異我曹。
蠅蚊更晝夜,膚體困爬搔。
四序茍迭代,會有秋氣高。
|
|
和蔡仲謀苦熱解釋: 《和蔡仲謀苦熱》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熱曝萬物,
萬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
液者欲流膏。
飛鳥厭其羽,
走獸厭其毛。
人亦畏絺綌,
況乃服冠袍。
廣廈雖云托,
呼風不動毫。
未知林泉間,
何以異我曹。
蠅蚊更晝夜,
膚體困爬搔。
四序茍迭代,
會有秋氣高。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炎熱的夏天給萬物帶來的困擾和不適。在炎熱的天氣下,干燥的物體渴望著火熱的氣息,液體則渴望著流淌成膏狀。飛鳥煩惱于自己的羽毛,走獸則艱難忍受身上的毛發。人們也害怕穿上厚重的衣冠服飾。即使是寬敞的建筑物,也不會被微風吹動。在這樣的環境下,不知道林間泉水的清涼是如何與我們有所不同的。蠅蚊更是白天黑夜地困擾著我們的皮膚,讓人感到疲倦和癢苦。四季的輪回雖然不斷變化,但秋天的涼爽終將到來。
賞析:
這首詩詞以炎熱的夏季為背景,通過對物體和人體的描寫,表達了炎熱給生命帶來的困擾和不適。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凸顯了炎熱對不同物體的影響。從飛鳥厭惡羽毛、走獸煩惱毛發,到人們畏懼厚重的衣冠服飾,作者通過具體的形象描繪展示了炎熱給各種生命帶來的困擾和束縛。同時,詩中也暗示了人們對涼爽的渴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自然界和人類的對比思考。廣廈雖然可以提供遮蔽,但是它們卻不能吹動一絲微風,使人們無法享受到涼爽。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不知道林間泉水的清涼是如何與我們不同的,暗示了自然的力量和人類的局限性。蠅蚊的存在進一步加強了炎熱的感受,給人們帶來了疲倦和癢苦。
最后一句則指出,盡管四季不斷迭代,但秋天的涼爽終將到來,給人們帶來一絲期盼和安慰。整首詩通過對炎熱的描寫,表達了對涼爽的渴望和對自然界的思考,同時也展示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