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潘歙州伯恭 / 作者:梅堯臣 |
我貧性愛酒,有酒無錢沽。
新安走牙兵,六月至我廬。
手中持尺題,肩上擔瓦壺。
高山度青天,救此愁腸枯。
開之聊傾樽,渴肺如澆酥。
醉來欲學李白騎鯨魚,又思阮籍跨蹇驢。
上溪無健鱗,下嶺無壯駒,憶君南望空長吁。
|
|
寄潘歙州伯恭解釋: 《寄潘歙州伯恭》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貧性愛酒,有酒無錢沽。
新安走牙兵,六月至我廬。
手中持尺題,肩上擔瓦壺。
高山度青天,救此愁腸枯。
開之聊傾樽,渴肺如澆酥。
醉來欲學李白騎鯨魚,又思阮籍跨蹇驢。
上溪無健鱗,下嶺無壯駒,憶君南望空長吁。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梅堯臣貧困的生活境況和內心的愁苦之情。他喜愛酒,但卻沒有錢購買。新安地區發生戰亂,六月時他的居住地受到了牽連。他手持尺子寫下這首詩詞,肩上扛著瓦壺,形容他處境艱難。高山上的青天仿佛是可以拯救他內心愁緒的希望。他打開酒壺,傾倒酒來消愁,酒入喉,如同甘露澆醒了心中的苦悶。他醉后想要效仿李白騎鯨魚,又想起阮籍跨蹇驢的傳說,表現出他對逍遙自在的向往。上溪沒有健康的魚鱗,下嶺沒有壯健的馬匹,他懷念遠方的朋友,對著南方的遠方長嘆一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貧困的生活現狀和內心的憂愁,表達了對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作者通過飽含情感的描寫,將自己的思緒和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他用酒作為解愁的手段,將自己的愁苦傾吐于酒中,希望通過醉酒來撫慰內心的痛楚。他在酒后幻想著李白騎鯨魚、阮籍跨蹇驢的自由自在,表達了對自由和豪放生活的向往。最后,作者的憶君之情表現出他對遠方朋友的思念和對離散的傷感,使整首詩詞增添了一絲凄涼之感。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內心世界的復雜情緒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
|